法律不缺席,闹婚不闹心(论政)
7月14日至15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,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,“以建设创新、宜居、美丽、韧性、文明、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,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,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”,明确提出要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”。
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,在部署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中,第六点任务是“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”,明确提出要“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,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,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、人文地理、自然景观”的具体部署。
释放工业遗址的“两点价值”--“历史价值”和“当代价值”
每个城市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脉,石家庄这座城市除了红色革命历史文化,还有工业历史文脉等独特城市历史文化遗址。2022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强调,“历史文化遗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,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,也属于子孙万代”。工业遗址是城市历史文化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,既要保护利用好工业遗址的“历史价值”,又要充分发挥好工业遗址的“当代价值”。在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,要将工业遗址视为承载城市记忆、激发转型动能的重要资源。近两年石家庄规划建设了“石钢遗址公园”“正丰1912”“织音1953”等一系列工业遗址项目,在工业遗址的保护利用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,探索出一条以“活化工业历史建筑、延续城市工业基因”为鲜明特色的保护利用路径。
打通工业遗址保护利用的“四个链接”
结合石家庄工业遗址保护利用做法,工业遗址保护利用上要着重实现“四个链接”:第一个链接,链接工业遗址的外在与内在,以分级保护守住工业建筑的“形”与“魂”;第二个链接,链接历史的工业遗址与新时代需求,以创新活化赋予其符合时代需求的“新功能”与“新叙事”;第三个链接,链接工业遗址的工业基因与符合市场的特色化业态,以特色化业态精准链接“工业基因”与市场脉搏;第四个链接,链接城市与群众,以挖掘“情绪价值”增强城市认同,并以可持续运营保障长效发展。
工业遗址保护利用不仅要有效盘活沉睡的工业遗址,将其转化为驱动文商旅融合、提升城市品质、凝聚市民情感的重要引擎,更要在“工业锈带”向“生活秀带”的转变中,成功延续城市工业历史文脉,为存量时代的城市更新提供发展新视角。其精髓在于深刻理解并尊重工业遗址的独特价值,在保护与利用、历史与未来、文化与商业之间找到精准而富有创造力的平衡点。一是文化上,让工业记忆从“被保存”变为“被需要”,成为城市精神符号;二是经济上,探索出“文旅IP+情绪消费+教育传承”的可持续模式;三是社会上,通过代际传承,培育了工业文化的未来接力者。工业遗址的终极价值不在于“冻结式保护”,而在于让其持续参与城市进化--既能承载历史,又能创造未来,与全国城市更新有机融合。对于全国工业城市转型而言,对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工业遗址保护利用,石家庄的经验提供了一条文化驱动发展的可行路径。
重点做好“两点工作”--精准分级保护与创新活化利用
重点做好精准分级保护,守护工业历史建筑“筋骨”。建立科学的价值评估与分级保护机制,避免“一刀切”式的保护或开发,确保最珍贵的历史建筑“筋骨”得以完好保存,为后续的活化利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认同基础。其价值本质在于用科学分级破解保护与开发的零和博弈,其“精准保护-合理改造-优化腾退”的链条,既符合中央“保护优先、合理利用”的遗址保护要求,又回应地方对土地集约利用的需求,为城镇化进程中如何“留住乡愁”与“发展升级”提供实证样本。
具体做法上,以原真性保护为核心、适应性改造促新生、选择性拆除优空间三个不同分级开展工业遗址保护工作,奠定活化工业遗址的基础。一是坚持“修旧如旧”,以原真性保护为核心。对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、代表城市工业发展关键阶段的标志性建筑,如石家庄的正丰矿德式厂房、棉一棉二锯齿屋顶车间、石钢高炉等,实施严格的“修旧如旧”策略。重点保护其独特的建筑结构、核心工业符号及历史风貌,如苏式、德式风格建筑,确保其作为城市工业历史“活化石”的真实性与完整性。二是实施“加固更新”,以适应性改造促新生。对价值相对普通但空间可塑性强的厂房建筑,采取“适应性改造”。在保留核心工业元素的基础上,如结构框架、特色构件、历史痕迹等,进行结构加固、功能更新和现代设施植入,使其能够承载新业态。三是采取“减法舍离”,以选择性拆除优空间。对危旧严重、价值较低的附属设施进行“选择性拆除”,为整体区域的优化布局、公共空间打造及安全运营腾出必要空间,确保活化区域的整体品质与活力。
重点做好创新活化利用,让“老空间”讲“新故事”。超越简单的“博物馆化”或“商业化”,通过场景叙事、功能再造和业态创新,赋予历史建筑新的生命力,使其成为讲述城市工业故事、提供现代消费体验、服务市民公共生活的活力空间,真正实现“工业记忆”与“当代价值”的有机统一。在具体做法上,可以通过场景化叙事,强化工业记忆;通过功能化再造,激发空间活力。通过对工业遗址空间的创新活化利用,植入现代功能,让“老空间”呈现的工业记忆与“现代空间”展现的当代价值融合在一起。一是场景化叙事,强化工业记忆。通过修复工业遗址的标志物,通过场景还原展示工业历史,形成独特的工业美学空间。在工业遗址公园,利用地面浮雕、旧设备陈列还原工业场景,利用旧厂房改建工业文化展馆等。依托百年建筑实景空间,创新开发沉浸式演艺、主题剧本杀,通过NPC角色扮演与互动叙事,让游客深度参与历史,使冰冷的建筑转化为有温度的故事场景。二是功能化再造,激发空间活力。将工业遗址空间转型为集文化、商业、旅游于一体的复合载体,从艺术策展型零售到工业主题餐厅,从文创市集到非遗市集,保留并改造地标景观,设置环园步道、全龄活动区、大型绿地及停车场,打造主客共享的城市文化客厅。
(作者:王丽锟 作者单位: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)